科技赋能京蒙协作,助力牧草高产种植与退化草原生态修复

  • 未来技术学院
  • 137

       内蒙的农牧经济发展和保障北京首都生态的“三北工程”,都离不开种好草、养好草的高质量高标准技术要求。

       2025年9月19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副院长、民盟中国科学院委员会副主委何裕建教授团队在四子王旗农牧局和科技局副局长赵鑫、怀柔北房镇小辛庄第一书记王硕的陪同下,调研了2025年6月18日国科大博士农场北房基地利用何教授团队土壤生态重构技术在内蒙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旱地上试验种植的燕麦、紫花苜蓿草等情况。

       此技术的特点是对土壤进行修复改良使土壤的各指标达到健康状态,并以菌治菌代替农药可解决重茬/连作障碍等问题。

       试验的10亩旱地苜蓿草,又高又密,平均高80公分,最高达110公分,估计年亩产干草量可达800来斤,比当地苜蓿草一般亩产量600斤高30%。试验的10亩旱地燕麦,又壮又高,平均高165公分,最高达185公分,估计年亩产干草可达1500斤,比当地燕麦草产量高30%(图1、2)。

       对原生基本草地的修复试验,也效果显著。从亩产约50斤,可增产到约100斤(图3)。

       9月19日下午,在四子王旗农牧局和科技局四层会议室,何裕建团队与农牧局郭建军局长、郑志强副局长、赵鑫副局长等进行了交流讨论,大家形成了明年进一步合作的共识:一是在干旱地上继续进行苜蓿草、燕麦草的种植试验;二是当地土豆、玉米、葵花、贝贝瓜等农作物重茬/连作障碍/土传病严重,进行相关生物防治的生态种植试验;三是对当地退化严重的沙化/盐碱地/戈壁滩草原,继续进行生态修复试验(图4)。

       9月20日上午,何裕建一行来到内蒙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满沙村,调研戈壁滩退化草原生态修复试验情况。

       这里与外蒙古毗邻,是内蒙出产著名的肉质鲜美的戈壁滩羊所在地。近年来,此地区草原退化非常严重,草的年亩产量从几十降为仅几斤,远低于每年每亩50斤干草的生态红线。这里属“基本草原”,类似于内地的“基本农田”,相关政策管控严格,不能翻耕动土种草;年降雨量低于50毫米,是内蒙典型的干旱沙漠化戈壁滩退化草原。如何对退化草原生态修复,是内蒙草原的重要难题和挑战。多年来,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技术与办法。

       2025年6月19日,何裕建团队对这里的戈壁滩退化草原施用了自行研制的水溶性土壤修复剂,做了生态修复的试验。调研表明,试验效果显著,估计今年可达30斤干草/亩。在3年内,实现年亩产草50斤以上,达到退化草原的生态修复标准(图5)。

       据了解,年亩产量低于50斤的沙化/盐碱地/戈壁滩等退化草原,仅四子王旗就达2千多万亩,而整个内蒙古,更是巨大!从生态保护角度考虑,急需生态修复。在江岸苏木的生态修复小试的成功,意味着后续中试的可行性大大提高。

       在怀柔区政府京蒙协作对口支援四子王旗团队的支持和协调下,四子王旗合作社高永青、郭云生、陈红喜等同志为本项目提供了牧场和试验地,北京中农坤威公司刘玉龙同志提供了苜蓿草种籽等。参加本次调研活动的还有李福利、柴源、马芳、刘鑫等同志

 

图1、调研组在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的燕麦种植试验地(2025.9.19)

 

图2、在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的燕麦(左)和苜蓿草(右)试验地(2025.9.19)

 

图3、四子王旗供济堂镇后坊子村种植试验基地。以铁丝网为界,左为生态修复天然草地,右为对照(2025.9.19)  

 

图4、调研组在四子王旗农牧局和科技局交流会后合影(2025.9.19)


图5、何裕建(左)、陈红喜(中)、王硕(右),在四子王旗江岸苏木满沙村的生态修复后的草地前(2025.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