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和材料学院组织党员及入党积极分子赴北京市密云区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及古水北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赓续红色血脉”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支部成员深切感悟抗日英雄白乙化的革命精神,并在古水北镇的历史文化底蕴中体悟传统与现代的交融,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使命担当。
活动首站来到白乙化烈士纪念馆。馆内庄严肃穆,展陈以丰富的历史图片、文献和实物,生动再现了白乙化烈士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白乙化(1911—1941),满族,辽宁辽阳人,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他毅然放弃学业返乡抗日,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因常穿白衣、战术灵活,被誉为“小白龙”。1935年,他投身“一二·九”爱国运动,成为学生运动的先锋;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率部转战平西、冀东等地,屡建奇功。1941年2月,他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0岁。
纪念馆内,“抗日英雄白乙化”“民族解放”“血沃幽燕”等展板文字震撼人心。支部成员驻足于烈士手书、作战地图前,仔细阅读白乙化“以笔为枪”动员群众、以少胜多奇袭日军的英勇事迹。白乙化烈士用生命诠释了“名垂千古”的深刻内涵。他不仅是战场上的猛将,更是信仰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作为研究生,我们更应传承这种不畏艰险、敢为人先的精神。
午后,前往古北水镇开展文化研学。党员们漫步青石板路,参观永顺染坊、震远镖局等文化场馆,亲手体验扎染、活字印刷等传统技艺。科技工作者既要勇攀高峰,也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这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路径。此次主题党日活动通过“红色教育+文化浸润”的创新形式,实现了思想淬炼与文化滋养的双重效果。参与党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创新突破的实际行动,在科技研发领域奋力谱写新时代的青春答卷。
此次党日活动以史鉴今、以文化人,不仅深化了支部成员对红色精神的理解,更激发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感。未来,党员同志们将继续探索“党建+科研”融合路径,让红色基因在创新实践中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图/文 李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