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自然学习的创新科研与科学生活

  • 陈宇
  • 8929

    2017年9月10日晚七点,国科大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灯火通明、容纳500人的报告厅涌进了近千名学生。讲台上、讲坛前、过道上全部坐满和站满了慕名而来的学生。今天这里将迎来中国科学院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未来大讲坛”的第一讲主讲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院长江雷。曾有人戏称:“江雷的雷,是‘如雷贯耳’的雷。”他的鼎鼎大名,不仅是因为他在仿生智能界面材料和超浸润领域所做出的诸多原创性工作,也出于他在外人眼中的许多“标新立异”和“特立独行”。今天,这位闪烁着诸多光环的著名科学家又会和国科大的近千名年轻学子们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呢?

    江雷院士首先代表未来技术学院的全体教职员工欢迎刚刚入学的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国科大各个院系的研究生们,并简要向学生们介绍了未来技术学院的建设历程和发展理念。江雷院士分析了众多诺奖得主的领域,特别指出现代交叉科学的重要性,鼓励同学们积极投身于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研究。

    接下来江雷院士以科学大家广博的知识和洒脱的品格为科苑学子带来了一场启迪心灵的科研报告——“向自然学习的创新科研与科学生活”。江雷院士深厚的科学修养和别具一格的幽默令他的演讲妙趣横生,给同学们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催生了与会者对科研的尊崇和向往。

    江雷院士从哲学的角度入手,与在座学生谈科研、讲人生。他从科研理念的逻辑开始,讲述了科学研究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三部曲。他认为,科学研究的成果,“要么上书架,要么上货架”,但这两种研究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基础科学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应用技术则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同时,两种研究又有相同之处,即最关键的在于选题,只有确定好的科研题目,才能够发挥出创造力。江雷讲到,在科学研究方面,既要善于运用前人的成果,更要学会如何创新,如何在科研中另辟蹊径。他巧妙地引用毛主席语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来形象描述自己在多年的科研经历中的体会。“即便研究领域是有重合的,我们也要采用‘迂回’的方法,赶到对方的前面”。

         江雷老师通过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超浸润”,现身说法,来告诉同学们如何开展向自然学习的科学研究。从荷叶的超疏水和自清洁功能开始,到水黾的水面行走、蜘蛛丝的集水、猪笼草“嘴唇”液膜输运,再到集水系统、乳液分离、水油分离、上绕流现象……一项项令人炫目的创新科研工作,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名人名言、艺术和军事案例等等,广征博引、深入浅出的讲解让青年人充分领略到了向自然学习的科研魅力。

    我不聪明,但我悟性好。聪明人说这个问题很简单就这么回事啊,木纳的人说好像不是;聪明是善于接受已知的知识,而悟性就是探索未知的能力。”这是江雷对自己的定位。

    江雷院士从性格磨练到形象塑造、从饮食习惯到急救措施、从运动方式到处事交友,以丰富鲜活的事例,以风趣幽默的方式为同学们在生活上提出了许多新颖而实用的建议。他相信有实力就有魅力,认为天生我才必有用,鼓励学子争取、创造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他结合自己的奋斗历程提出“红绿灯原理”——在每一环节比别人快一步,最终你会在竞争中遥遥领先。他提出体态要端正优美,不会休息的人不会工作等,新奇的结论在同学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道理虽然简单却让人不得不承认与叹服。江雷院士直白幽默的观点在活跃现场气氛的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们对生活的理解与反思,为寻求更好的生活道路指明了方向。

   整场报告中,江雷院士充满激情且富有哲理的演说,博得了科院学子的阵阵喝彩,现场掌声、笑声不断。

   报告之后,江雷老师与在场同学们就科学与哲学、未来技术等话题又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时间已过晚上十一点,曲终人散,留给所有听众的是这场关于科研精神与生活理念盛宴的无穷回味。